人口老化| 本港人口老化料阿茲海默症增 清除類澱粉蛋白 減緩病情惡化

醫生診症室

發布時間: 2024/08/16 10:34

最後更新: 2024/08/16 12:35

分享:

分享:

本港人口老化,預料阿茲海默症即俗稱「老年痴呆症」的患者會日益增加,個人及社會負擔將大增。有醫生指,傳統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藥物有局限,僅以紓緩針對症狀為主。現時有新藥物可從源頭控病情,只要患者及早接受治療,有機會維持現狀或恢復正常認知,減慢惡化。

最新影片:

成因:異常的類澱粉蛋白在大腦沉積

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,2021年本港長者佔總人口比例為20.5%,預料2046年將大幅上升至36%,即是約二十年後,香港每三人當中便有多於一人是長者。老人科專科勞思傑醫生指,人口老化意味長者醫療需求會相應增加,而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,佔所有病例五成至七成半,年齡增長是最主要的高危因素。他解釋,阿茲海默症的成因是異常的類澱粉蛋白在大腦沉積,形成斑塊,導致腦細胞死亡,令病情不斷惡化。

▲(左起)老人科專科勞思傑醫生、腦神經科專科黃家星醫生、嘉諾撒醫院總經理許小虎博士

新藥針對根源   去除大腦沉積斑塊

勞醫生續指,輕度認知障礙是初期的認知功能退化,是步向阿茲海默症的過渡階段,只要及早治療,患者有機會維持現狀或恢復正常認知,不一定會演變成認知障礙症。「早期患者會出現記憶及認知衰退,病情到中期時則會逐漸失去自理能力 ,晚期時大腦組織會嚴重萎縮,患者會失去身體機能,最終死亡。」如市民懷疑自已或身邊人有相關症狀,應盡快諮詢醫生並進行評估。以往藥物治療只能以解決徵狀為主,腦神經科專科黃家星醫生指,由於阿茲海默症與類澱粉蛋白沉積斑塊有關,故清除斑塊是治療的主要目標。近年,醫學界研發抗類澱粉蛋白藥物能針對發病機制,對症下藥。

患者用藥病情穩定

黃醫生引述一個涉及逾千名早期患者的研究指,68%的患者於使用抗類澱粉蛋白藥物第十八個月,其大腦斑塊沉積水平有所回落,反映藥物能有效去除大腦斑塊,而且效果持續。另一研究亦顯示,使用抗類澱粉蛋白藥物的患者比對照組能延緩生活功能退化約三成,能減慢病情惡化並延長患者擁有自理能力的時間。

嘉諾撒醫院提供一站式服務,輔助醫生診斷阿茲海默症及監察病情。

本港現時至少有七名患者開始接受治療,整個療程為十八個月,每兩星期接受一次靜脈注射,每次需時約一小時。其中一名約八十歲婦人在接受治療前,經常出現重複提問、短期記憶模糊等症狀。她的女兒表示,婆婆至今接受了七次治療,期間沒有任何不適,睡眠質素亦有提升。

黃醫生提醒,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需要配合非藥物治療,並定時接受磁力共振檢查,密切監察有沒有腦水腫及腦微出血風險等副作用。

 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

欄名 : 健康專家專欄